《中國文化報》探討群眾文化生活服務時,聚焦成都市文化館的實踐與探索經驗
  隨著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網絡文化成為群眾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也為群眾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許多公益性文化單位也都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比如打造群文網站,在網上提供文藝活動資訊、文藝輔導、精品展示等,並積極推動線上線下群文活動的交融,為公共文化服務拓展了新的形式和空間。
  去年,成都市文化館參與了由四川省文化館與中國電信合作開展的“智慧家庭iTV電視互動愛唱好聲音”活動,活動通過電信平臺設計的專欄,使市民可以在自家電視的iTV中進行參賽歌曲點播、投票,評選出的前幾名選手再到現場進行複賽和決賽。今年,該館又與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聯辦了這項活動。據統計,從2013年12月到今年2月23日,市民直接參加人數8940人,62萬餘人參與互動點播投票,成都市約有96萬戶居民辦理安裝了電信公司這一業務。“我們希望以後能通過這些平臺和技術,讓市民在家裡點播就可以收看,或者市民在家通過遙控器就可以在電視平臺上報名參與線上互動。”成都市文化館演出展覽活動部主任馮韜說。
  “目前,線上活動對中老年人可能還是一個難點。比如一些中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會上網等,而中老年群體又是群眾文化工作服務的主要對象之一,這就需要慢慢地培養這一群體逐步瞭解、認知、體驗這些活動方式。”馮韜說,成都市文化館近年來在一些培訓課上會教中老年人一些網絡知識,而在開展現場活動時,也會設置數字文化館平臺的體驗點,教人們使用相關功能。
  通過線上和現場結合開展群文活動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它不僅拓展了群文活動的空間範圍,也充分體現了群文活動參與度高、平民意識強的特點。然而很多文化館在做線上活動時都會遇到很多技術問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成為線上活動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網絡及微信平臺的維護量很大,因為缺乏技術人員,只能將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文化館正在想辦法用較少的資金招募一些有相關技能的人,比如找一些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等。另外也會與一些網絡公司合作,但這方面的費用相對較高,而一般的線上活動都需要長期維護,費用方面難以為繼。”北京朝陽區文化館副館長張馨元說。
  “過去文化館引進的多是文藝方面的專業人才,隨著文化館傳統功能的拓展,人才引進也應當不僅限於藝術門類,更需要一些現代型人才。”馮韜說,成都市文化館不久前就成立了一個數字文化工作部,年輕人居多,他們往往會把自身在生活中用到的一些新鮮的數字功能和文化工作結合起來。
  (據6月18日《中國文化報》第3版)  (原標題:網絡在線:群眾文化活動新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afnkyzas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